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那么上师大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究竟是考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Ⅰ上海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已进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的高校行列,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18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5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学校现有各类研究生近9000人。
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广泛。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以及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学校与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个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II、“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
一、学位点概况
本专业硕士学位点2001年获得批准并正式开始招生,迄今已招收研究生共13届。学位点设4个专业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青少年体育与心理发展、体育与社会发展、城市体育经济与管理,有2名教授和9副教授担任导师。
二、指导教师介绍
1、蔡皓,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点学科带头人,曾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访学,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质健康等领域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等课题10多项,在体育学刊、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主编了《新编幼儿体育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健身理论与实践》、《学生健身行》等教材和著作。
2、马瑞教授:北京体育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上海体育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美国密歇根大学运动科学学院访问学者。承担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省部级课题。研究领域: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
3、王自清,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体育心理学及体育社会学研究,曾参与或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文章1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5部。
4、田恩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体育组织与政策;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英国利物浦约翰莫瑞斯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发表S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21篇;出版专著1部;完成市政府咨询课题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1项,参与各类课题研究8项;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体育分卷》学术秘书。
5、时维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政策及课程与教学论;主持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科研究项目各1项,上海市教委学校体育科研项目2项;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出版专著2本,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4本。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除按学校规定完成学位公共课程外,设置了学位基础课程(选4门):体育教学论、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心理学研究进展和体育科研方法;学位专业课程:专业英语、体育课程论、体育管理学和体育产业概论;专业选修课(选2门):运动心理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经济学、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和体育思想史。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报考者须补修: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等课程。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体育教师、体育科学研究人员等。
以上就是《上师大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究竟是考什么呢?》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考研的相关信息,请关注考研招生网,祝大家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