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究竟是考什么呢?
来源:互联网 编辑:jiafeng 2021-10-18 13:25:35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那么上师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究竟是考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Ⅰ.上海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已进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的高校行列,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18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5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学校现有各类研究生近9000人。
 
  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广泛。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以及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学校与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个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II、“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
 
  一、导师队伍:
 
  本学科点负责人周书俊教授,导师张志丹教授,毛勒堂教授,马海峰副教授,赵晓芳副教授。
 
  周书俊教授:1963生,男,中共党员,哲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巜哲学研究》巜马克思主义研究》巜哲学动态》巜光明日报》巜经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部,参与出版3部。曾获省思政课教学一等奖,省社科奖二等奖2次,省教育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讲师团讲师,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影响力人物。在研项目: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先秦管理思想史》;主持在研上海社科委托项目《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主持在研上海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项目巜先秦儒家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研究》;主持在研上海市教学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主持在研校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张志丹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史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硕士点带头人。1974年生,男,河南信阳人。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美国圣母大学哲学高访学者。2008年博士毕业后历任讲师、副教授,2015年破格晋升教授。曾作为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援疆,任新疆克州党委副秘书长。现任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委员会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思想政治课研究》编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以及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荣登2018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作者金榜。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和经济伦理学。著有《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道德经营论》等5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A类论文近10篇,CSSCI论文50余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近20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以及各类项目10余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合作)。
 
  毛勒堂教授:男,1970年生,云南红河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学院教授,哲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经济哲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哲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上海市曙光项目等课题多项,科研成果曾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马海峰副教授:男,1975年,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应用经济学博士,2006年获得讲师职称,2012年获得副教授职称。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市场退出等。曾主持完成上海市教委思政专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的兴奋点分析》、主持完成上海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项目:《我国保险市场退出机制及风险处置研究》。代表性论文有:《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对问题保险公司的事前救助分析》、《保险监管: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监管权的配置与行使》、《对问题保险公司实施监管干预的国际比较分析》等。
 
  赵晓芳副教授:女,1975年7月生,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外国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自2004年以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各1项,主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存在、艺术与诗——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原创与前瞻性预研究项目《马克思美学与海德格尔美学比较研究》。已出版专著《致命的美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年版),代表性论文有:《后实践美学与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状态中生存的世界》等。
 
  二、研究方向和特色
 
  1、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当代社会发展。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周书俊、毛勒堂
 
  2、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特别是致力于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和经济正义问题研究。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毛勒堂、马海峰
 
  3、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以及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的比较研究。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张志丹、赵晓芳
 
  通过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能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熟悉马克思主义有关经典著作,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比较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成为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及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专题研究、经济哲学专题研究等。
 
  以上就是《上师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究竟是考什么呢?》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考研的相关信息,请关注考研招生网,祝大家考研成功。
下一篇:上师大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究竟是考什么呢?
主页 > 考研资讯 > 择校择专 > 正文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