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的“学科教学(思政)”究竟是考什么呢?
来源:互联网 编辑:jiafeng 2021-10-19 11:40:14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那么上师大的“学科教学(思政)”究竟是考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Ⅰ.上海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已进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的高校行列,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18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5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学校现有各类研究生近9000人。
 
  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广泛。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以及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学校与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个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II、“学科教学(思政)”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
 
  一、导师队伍
 
  本学科点负责人李亮教授,导师刘建良副教授、周治华副教授、陈亮副教授、耿步健教授、赵银亮教授、赵福浩副教授、徐剑雄副教授、陈礼茂副教授、苏令银副教授、张凤池讲师。
 
  李亮教授,男,1971年6月生,中共党员,法学硕士,哲学博士。2004年起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现任学科教学(思政)(思政)及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点导师。兼任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学术界》、《湖南科技大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求实》、《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求索》、《思想理论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上海市教育科研创新项目1项。2014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刘建良副教授,男,1978年11月生,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法学博士;2004年起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现任学科教学(思政)(思政)及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点导师,主要从事中小学思政学科教学(思政)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中国高教研究》、《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有《中学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探索》等著作多部,参与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等多项。
 
  周治华副教授,男,197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主任,兼任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伦理学会理事、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思想道德教育、应用伦理学。著有《伦理学视域中的尊重》,在《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德育咨询课题等多项课题。2009年获全国高等学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奖,2010年被评为上海师范大学第十届优秀青年教师。
 
  陈亮副教授,男,198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政治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在《中国行政管理》《社会主义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8篇次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合著《上海改革开放40年大事研究·卷八·社会进步》1部、编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1部。2016年吉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17年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资助、第11批特别资助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1项,从2016年起至今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兼任上海市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赵福浩副教授,男,196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教师。兼任全国列宁思想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重庆市反腐倡廉特约研究员、重庆市第四届纪检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代表作:专著《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美国金融危机分析》(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版),论文《<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革命”思想》(《学习时报·思想理论版》2019年12月,人民网、求是网、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央媒全文转载)。
 
  陈礼茂副教授,男,1972年9月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美国爱荷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曾经工作于中共武汉市委党校,也在中共中央党校进修过。从2006年起至今先后在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党史。在《史林》《安徽史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与早期运作研究(1896-1911)》,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1项、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师范大学的项目数项。
 
  苏令银副教授,男,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青年伦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伦理学会理事。曾赴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伦理、机器人伦理等。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伦理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6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4项。曾获上海市第八届、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9年获上海市首届“阳光学者”称号。
 
  张凤池,讲师,男,1985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共生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讲师团成员。主持和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市教委专项等各类项目近十项,在《探索》《世界宗教文化》《课程·教材·教法》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著有《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实践——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1部。编有《上海市中小学学校综合德育活动指导意见》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共生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从2016年起至今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教师。
 
  二、研究方向及其特色:
 
  主要开展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学型中学政治教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三、学术地位:
 
  2010年开始招生,已招生10年,已培养了数百名硕士研究生,有较大影响力。
 
  四、研究成果:
 
  主要涉及中学政治课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
 
  五、课程设置: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外教育简史、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研究、中学政治学科学习理论与方法、教育见习与教育调查、微格教学与课堂管理实务、教育实习。
 
  六、就业去向:
 
  本专业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中学建立稳定的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并在中学聘任有经验的特高级思政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可以担任大、中学校政治教师、高校辅导员、教育研究机关、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工作。
 
  以上就是《上师大的“学科教学(思政)”究竟是考什么呢?》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考研的相关信息,请关注考研招生网,祝大家考研成功。
下一篇:2022年山东大学“111思想政治理论”考哪些内容?
主页 > 考研资讯 > 择校择专 > 正文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