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法学硕士考研备考已进入冲刺阶段,很多同学都在积极背诵法学硕士相关知识点,学姐整理了2023法学硕士考研必看简答题,想报考法学硕士的同学可以看看相关重点内容,做好复习规划,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2023法学硕士考研必看简答题吧!
一、简答题: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构成
依据监督主体的不同,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由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系统构成。
(1)国家监督。国家监督是以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为主体、以国家的名义、依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和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2)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即非国家的监督,是指由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根据社会监督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政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简答题: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制定法,习惯法仅在特殊场合作为制定法的补充,除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判例在原则上不属于我国的法律渊源。由此,我国法律渊源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的法律渊源。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宪法。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渊源。
(2)法律。法律在我国专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专指由国务院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实施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省级和较大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定权限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据自治权制定的综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单行条例则是调整某一方面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基本法律但只适用于特别行政区。
(7)规章。部门规章,即国务院所属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8)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国际组织就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问题确定其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各种协议。国际惯例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些被长期反复适用并被各国承认其法律效力的习惯做法和先例。
三、简答题:当代中国法律解释的体系
(1)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组织以及国家机关对法律、法规的意义所作的揭示和说明。
(2)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①法律的抽象性、概括性需要法律解释使其具体、特定。
②法律解释是统一人们的理解,保证法律实施统一性和法律规范的权威性、准确性的需要。
③法律解释是弥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手段。
④法律解释是解决法律稳定性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需要。
⑤法律解释是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学教育的需要。
(3)当代中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法律规定。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凡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用法律加以补充规定。
②司法解释,是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③行政解释,是由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解释。
④地方性国家机关的解释。其主要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种,对于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该法规的地方性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第二种,对属于地方政府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地方性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解释。
四、简答题:简答司法的基本原则
司法又被称为“法的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1)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首先,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等,都是统一适用的。其次,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再次,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最后,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首先,司法权的专属性,即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利;其次,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最后,行使职权的合法性。
(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五、简答题:简述法律关系的特点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社会关系,即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法律关系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首先,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其次,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再次,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的具体贯彻。最后,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符合法律规范的社会关系。
第二,法律关系是一种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现象。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和实现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承认法律关系的意志性,并不能否认它的客观性。
第三,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之所以属于思想社会关系,就在于它是根据法律规定而结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中都包含着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但它们在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中的表现形式不同。
六、简答题: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权利主体所拥有的正当的行为自由与行为控制。所谓义务,就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义务主体根据权利主体的要求而必须进行的行为约束。他们的关系如下: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权利与义务在结构上是相互关联的。
(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任何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总是相等。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权利与义务在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是由它们的特性所决定的。
(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在价值意义上,权利处于主要和主导地位,而义务处于次要和非主导地位。权利是义务存在的依据和意义。
(5)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是指特定主体所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义务是相对等的。
七、简答题:法律推理的特征
法律推理通常是逻辑思维方法在法律中的运用,即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得出另一个未知的判断(结论)。这种思维活动在法律领域中的运用就泛称为法律推理。法律推理通常是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法律推理与一般的推理相比,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法律推理是法律运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法律适用不仅是一种外部行为,而且是一种思维活动,这就是表现为法律推理的思维活动。
(2)法律推理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法律推理必须与法律规定和证据事实相联系,并以此为前提推理论证出适用结果。
(3)法律推理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其中,除了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外,还需要应用一些非逻辑的分析和论证,比如价值分析判断等,因此,法律推理的规则是多样化的。
(4)法律推理的目的是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法律推理的结果与法律适用的理由密切相关,为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故推理过程实际上带有说明理由的成分。
(5)法律推理的结果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在多数情况下,法律推理的结论关系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承担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
八、简答题: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1)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而法制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不包含法律至上的含义。
(2)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之治,强调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制则侧重于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
(3)法治与人治是相对立的,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将法律置于统治者的权力之上,要求公共权力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
(4)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法制则不要求必须有民主政治基础,也不必然以民主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早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法制。
最后,关于2023法学硕士考研必看简答题!学姐点拨,学姐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有其他考研考试相关内容想要了解的,就请登录高顿考研频道看看吧。
【2024考研备考已开始,现在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免费领取全年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