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最近在考研超话、知乎问答里,这个问题被反复刷屏。有跨考生焦虑:“我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会不会考得很偏?”有本校生纠结:“学硕和专硕的考试科目一样吗?”甚至有二战同学困惑:“去年专业课考了110分,今年新增了哪本参考书?”

作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师范类高校,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中国当代文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它的考研考试科目,既是备考的“指南针”,也是拉开差距的“关键点”。今天,我们就从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参考书目三个考生最关心的角度,结合2024年最新招生信息,帮你彻底理清“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考研考试科目”的真相。
哈师大中国当代文学属于文学类学术型硕士(学硕),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两门专业课”,具体如下:
政治(101):所有考研学生的必考科目,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内容。对文学类考生来说,政治的难点在于选择题的细节记忆(如“新发展理念”“共同富裕”等),主观题则需要结合时政热点(如“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展开论述。
英语一(201):文学类学硕的“标配”,难度高于英语二。重点考查阅读理解(占分40%)、写作(小作文+大作文)和翻译能力。哈师大对英语单科线要求较高(2024年为56分),建议考生每天背50个核心单词,每周精读2篇真题阅读,重点突破长难句。
哈师大中国当代文学的专业课是**“837中国当代文学史”和“713文学理论与批评”**,这两门科目是拉开分差的关键:
837中国当代文学史(满分150分):
考查范围涵盖1949年至今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重点包括:
题型:名词解释(如“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简答题(如“先锋文学的实验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论述题(如“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乡土叙事’变迁”)。
713文学理论与批评(满分150分):
考查文学基础理论与批评方法,核心内容包括:
题型:名词解释(如“期待视野”“隐喻”)、简答题(如“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论述题(如“结合具体文本,运用一种批评方法分析某部作品”)。
考生反馈:“837的论述题需要结合具体作品,比如去年考了‘莫言小说中的民间叙事’,我之前整理了《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的笔记,答起来比较顺手。”(2023级上岸学姐)
初试过线后,复试是“最后一关”。哈师大中国当代文学的复试包括:
专业面试(占比70%):
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解深度、学术视野和表达能力。常见问题包括:
备考建议:提前整理3-5个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如“生态文学”“女性写作”),阅读相关论文,准备1-2个学术问题与导师探讨。
实践能力考核(占比30%):
哈师大注重文学研究的实践性,部分年份会要求考生提交一篇原创文学评论(2000字左右),或现场分析一篇经典作品(如《活着》《蛙》)。
真实案例:“我复试时被要求分析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我结合‘东北新作家群’和‘底层叙事’的理论准备了发言,导师当场肯定了我的思路。”(2024级拟录取学长)
哈师大虽未在官网明确列出“必买参考书”,但根据历年真题和学长学姐经验,以下书籍是备考核心:
837中国当代文学史:
713文学理论与批评:
用思维导图整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时间线(如“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
背诵《文学理论教程》的核心概念(如“文学四要素”“典型环境”),结合具体作品理解(如用《雷雨》分析“戏剧冲突”);
每周精读1篇当代文学经典作品(如《茶馆》《人生》),记录人物、情节、主题。
针对高频考点(如“伤痕文学”“先锋文学”“底层写作”)整理专题笔记,总结观点(如“伤痕文学的价值在于反思历史创伤”);
练习真题:从哈师大历年真题中挑选论述题,限时答题(3小时/套),重点训练逻辑和深度;
关注学术热点:阅读《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期刊,了解“生态文学”“数字文学”等前沿话题。
用近3年真题模拟考试,调整答题节奏(名词解释5分钟/题,简答15分钟/题,论述30分钟/题);
背诵高频名词解释(如“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和论述模板(如“背景+内容+意义”的分析框架);
复试准备:整理个人学术兴趣(如“女性文学”),阅读导师论文(哈师大文学院官网可查),预判可能的问题。

咨询热线:400-600-8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