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复试的时候老师在专业课这部分主要关注两方面:
第一是你的专业功底,第二是你的学术潜力。
一、对于专业功底这一部分
本专业考生因为对整体知识框架有过系统的学习,所以起步比较容易,但一定要把书看透,因为大多数学校对本专业考生的期望值和要求往往更高,问的问题也越难;
跨专业考生当然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把书看透,如果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可以先把学校的考试大刚找到,没有大纲的用教指委的官方指导大纲,接下来把所考学校近几年出现的所有真题的年份和题型在大纲上列示出来,这样每一个部分考查的频次和方式会比较清晰的呈现出来(可借助X-Mind思维导图软件),再按照真题的考查频次和方式展开章节的复习,这个过程如果可能会花费两三个小时,但对整体复习很有帮助。
二、重点想说学术潜力这部分
学术潜力这部分一方面是比较虚的,体现在你的自我介绍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的表述上,这部分大家结合自身情况发挥;而另一方面则是实打实的要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一般看你对某一个专业问题的回答就足够了。
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明一下
例:请简述资产的概念。
(保底的答案)仅能体现出来专业功底的回答: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漂亮的答案)既能体现出来专业功底又能体现出来学术潜力的回答:
(首先说明资产的定义,但不要止于此,这只是回答的第一层次,这无法体现出你的潜力,接下来还要深入分析,说明资产的特征,对于资产定义如何理解,与其他科目有何关系等等,大家可参考如下答案)
(第一层次-展现基础知识牢靠-定义)
资产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第二层次-展现看问题深入不只表面-特征-表述的简略根据考试篇幅和情景进行调节)
同时,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也就是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形成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企业有购买某存货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因此而确认为存货资产。
(2)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企业要享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也应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例如,待处理财产损失或已失效、已毁损的存货,他们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就不应该再作为资产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4)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只有符合资产的定义和资产的特征的才能被确认为资产要素
(第三层次-展现知识结构-比较分析或者整合分析)
通过对资产概念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看似资产的资源并不能被确定为资产,例如或有资产。或有资产的定义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性的发生或者不发生予以证实。从它的定义不难看出,其并不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所以其虽然表述中带有资产,但两者并不可等同。
(第四层次-展现独立思考-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最后,在长期的会计学习过程中,发现资产的定义仍有优化的空间,例如可将定义中的“企业”改为“特定主体”,虽然该定义是企业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但资产作为会计的基本要素,其定义也应当具备一定的同一性,针对不同的主体设立不同的资产定义过于复杂,所以可以进行优化。
三、答题中的注意事项:
1、这一过程既可以体现在笔试环节也可以体现在面试环节。
2、并不是所有的题型都要这么层层剥茧,如果是名词解释就不需要了,或者是案例分析的前几个导入性的小问题也不需要了。
3、非常重要的一个提示:在面试的环节,一定要学会趋利避害,学会说话和回答问题的技巧。
回答面试的问题的时候,如果老师不是单纯的让你背一下概念,大家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深入一下。注意,我说的是擅长的领域,千万不要往自己不会的地方说。
例如:一个真实的案例,曾经有一个学生在面试的时候老师问什么是资产,结果她当时答了一大堆,最后还重点说了我们在上面的答案中提到过的一句话,她说“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也应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说完之后,老师所有的问题都是沿着融资租赁展开,而这一部分,她并不熟悉,所以没有发挥出最好的状态。所以通过这个教训希望大家能有所启发,避免往自己不会的东西去引导。
4、复习的时候还是按部就班,不要研究的太深入,一二三层次涉及到的其实都是基本知识,第四层次如果写论文的时候或者之前涉及到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如果没有涉及到过就不要死抠了,付出和收获的性价比不高。大家只要在复习的时候有意识的想想每个知识点如何理解,相互之间有什么关联,答题的时候予以体现即可。
咨询热线:400-103-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