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哲学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能力,所以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那么要学习哲学就要借助历史。而关于物质的概念,是经历了一个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历史过程。所以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就从这个历史过程出发,去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阐释。
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回答,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这三种唯物主义相同点都在于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但是他们差别在于物质本身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他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古代唯物主义者,他们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几种实物。泰勒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唯物主义者,他认为要寻求世界的本源,就是要去寻找人们生活所离不开的那个东西,它才能够构成世界的本源,他认为水是世界的本源,当时古希腊城邦最离不开水,离开了就无法生存,所以他认为水是世界的本源。但是很快就被赫拉克利特推翻了,他认为泰勒斯的说法有问题,他认为水太安静了,在他那个时代是战争的年代,世界是动荡不安的,安静的水不能代替变动的世界,但是他承认了是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构成的世界的本源,所以他就在想世界上有没有哪种物质能够说明变化的世界呢?有一天发现火光摇曳在墙上,就认为火是世界的本源。德谟克利特他推翻了赫拉克利特的理论前提,认为世界的本源不应该是生活中里不可或缺的东西,而应该是世界上最小的东西。他想来想去,世界上最小的东西应该是种原初的粒子,就把他叫做了原子,所有他认为原子就是世界本源,世界就是由原子在虚空的场所中运动所形成的。但是这种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原子的说法是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的,因为这种看不见的原子在唯心主义看来就是用主观臆想的不存在的东西来解释了客观存在,是唯心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是没有超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仍然是试图从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世界上最小的东西入手去寻找世界的本源。但是限于科学仪器的限制,他们找到最小的东西叫原子,这个原子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原子。虽然有科学依据了,但是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因为自然科学是在发展的,在发展中就发现原子不是世界上最小的东西,很快找到质子中子,夸克,现在也很难说什么是最小的,所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是经不起自然科学检验的。并且他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因为他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看待物质。如果整个世界都是由单原子构成的话,那世界上的一切事务就没有质的区别,只是有量的区别。它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就是在解释世界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在解释自然世界的时候是唯物主义的,解释人类社会的时候是唯心主义的,也就是历史观是唯心的。所以我们也把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称为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历史观是唯心。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把世界上已经存在的具体的特别的个性化的具体事物形态当成了本源,但是个性化的东西怎么能够成为各种个性化事务的共性的表现呢。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二者,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认为物质不是个性,而是所有个性背后的共性。恩格斯认为所有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个性,而物质范畴是所有物质形态背后的共性,也叫做客观实在性,所以你看恩格斯怎么说的“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明确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物质形态是物质实体宏观的,物质结构是微观的原子分子,物质概念就是所有背后的共性,也就是客观实在性。但是我们觉得从共性和个性的角度去界定还不够,列宁从物质的对立面,即与意识的关系角度进行了解释“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我们恩格斯和列宁的进行总结得出:物质范畴是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和唯一特性。客观实在就是切切实实存在,根据这一规定,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咨询热线:400-103-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