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研中国教育史题型分布 | ||
| 重要程度排序 | 考点 | 掌握题型题型 |
| 2 | 《学记》 | 名词解释 |
| 4 | 六艺 | 名词解释 |
| 6 | 齐国的稷下学宫 | 名词解释 |
| 8 | 科举制度的建立 | 名词解释 |
| 9 | 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 名词解释 |
| 11 |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 | 名词解释 |
| 13 | 《大学》 | 名词解释 |
| 14 | 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 名词解释 |
| 20 | “三舍法” | 名词解释 |
| 25 | 学在官府 | 名词解释 |
| 27 | 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 名词解释 |
| 30 | 苏湖教法 | 名词解释 |
| 31 | “监生历事” | 名词解释 |
| 32 | 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 名词解释 |
| 37 |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 名词解释 |
| 41 |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 | 名词解释 |
| 43 |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 名词解释 |
| 49 | 重视教育的作用 | 名词解释 |
| 51 |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 名词解释 |
| 56 | “六等黜陟法” | 名词解释 |
| 57 |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 名词解释 |
| 59 | 设计教学法 | 名词解释 |
| 60 |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干部学校 | 名词解释 |
| 5 | “朱子读书法” | 简答题 |
| 15 |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 简答题 |
| 17 | 教学方法 | 简答题 |
| 18 | 韩愈的教育思想 | 简答题 |
| 19 | 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 | 简答题 |
| 21 |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 | 简答题 |
| 22 | 书院教育的特点 | 简答题 |
| 23 |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 简答题 |
| 24 |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 简答题 |
| 26 |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 简答题 |
| 33 | 论道德教育 | 简答题 |
| 35 | 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 简答题 |
| 36 | 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 简答题 |
| 38 | 朱熹的教育思想 | 简答题 |
| 40 | 私人讲学兴起 | 简答题 |
| 44 | 《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 | 简答题 |
| 45 | 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 | 简答题 |
| 46 | 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 简答题 |
| 47 |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 简答题 |
| 50 | “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 | 简答题 |
| 53 | 论教师 | 简答题 |
| 61 | 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 简答题 |
| 62 | 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 简答题 |
| 1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论述题 |
| 3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 论述题 |
| 7 | 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 论述题 |
| 10 |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 论述题 |
| 12 |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 论述题 |
| 16 | 1922年的“新学制” | 论述题 |
| 28 |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 论述题 |
| 29 |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 论述题 |
| 34 | 主张因材施教、“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 论述题 |
| 39 |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 论述题 |
| 42 |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 论述题 |
| 48 |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 论述题 |
| 52 |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 论述题 |
| 54 | 追求“逍遥”的人格理想 | 论述题 |
| 55 | 《中庸》 | 论述题 |
| 58 | 严复的教育思想 | 论述题 |

咨询热线:400-103-8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