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教育史考研重要考点:荀子的教育思想
来源:考研招生网 编辑:zhuyinying 2023-03-02 11:11:28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学考研的重要科目,311教育学硕综合和333教育综合都会考核中国教育史。为了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考点,充分复习备考,取得更高的成绩,学姐整理出了2024中国教育史考研重要考点:荀子的教育思想,快来学习吧!
2024中国教育史考研重要考点:荀子的教育思想
 
  一、人物生平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号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荀子与“六经”传授
  孔子整理的“六艺”后来多经荀子传授,荀子堪称“六经传人”。从学术发展史上看,荀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经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三、教育作用:“性恶论”
  1、“性伪之分”
  “伪”是与“性"相对的一个范畴。“性"即是指与生俱来的生理本能和感知能力;“伪”、是指人为是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荀子以为,孟子的根本错误在于不懂得“人之性伪之分”,把应当属于后天“伪”的东西也归之于本然的人性了。
  2、“性伪之合”
  性与伪是有区别乃至对立的,但也是联系与统一的。性与伪就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没有素材,就无以加工文饰;而缺乏加工文饰,素材永远是那么原始和不完善。只有素材与加工的结合,"性伪之合”,才能实现对人的改造,实现对社会的改造。
  3、“化性起伪"(教育作用)
  荀子认为人的成长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教育具有“起伪”的作用,帮助人不断地积累起礼仪或知识道德,使原始状态下的人性得到改变。因此,从“成积"或“起伪"的要求出发,荀子就很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荀子批评“性善论”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理论。他认为,“性恶论"更能说明问题。在此人性观下,荀子开创的荀子学派尤其重视外在的因素对人成长的制约和引导作用。
  四、教育目标:培养“大儒”
  1、背景:
  出于走向统一的时代需要,也出于荀子礼法兼治的政治理想,荀子认为教育应当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或者说是具有儒家学者身份且长于治国理政的各级官僚。
  2、含义:
  他把当时的儒者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俗儒、雅儒、大儒。
  (1)俗儒:徒有儒者外表,仅会做教条诵读,全然不知其用且无操守。
  (2)雅儒:言行能合礼义,虽不能知类通达,却能承认无知,光明坦荡。
  (3)大儒:最理想的一类人才,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已知推知未知,自如地应对新事物、新问题,自如地治理好国家。
  3、评价:首先体现了“贤贤”的育才、选才标准,主张靠人的才德争得社会地位;其次,要求人才精于道而不是精于物,道指礼义。荀子的思想代表了儒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的进一步结合。
  五、教学内容:“儒经”
  1、背景:
  主张“化性起伪"的荀子认为教育是不断地积累起礼义或知识、道德,使原始状态下的人性得到改变的过程,这是“外铄"的过程。从“成积"而“起伪”的要求出发,荀子更加重视文化知识特别是古代典籍的学习。
  2、含义:
  荀子很注重读经,以儒经为学习与教育的内容。在诸经中,荀子尤重《礼》,以之为自然与社会(道德与政治)的最高法则。
  3、评价:
  由于荀子的传经,先秦儒家经典得以保存,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教育有了经典教科书,并为文化思想的定于一尊提供了依据。
  六、教学过程与方法:“闻见知行”结合
  《荀子》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主要体现的是“闻见知行”的思想。
  1、含义:
  (1)闻见:是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人的学习开始于耳、目、鼻、口、形等感官对外物的接触,但感官和闻见无法把握其整体与规律,常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错觉。
  (2)知:学习应当善于运用思维的功能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应对事物的变化。他还提出正确的思维方法。
  ①"兼陈万物而中悬衡":不偏执于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对事物作广泛的比较、分析、综合,择其所是而弃其所非,以求如实地把握事物及其关系。
  ②"虚壹而静”:“心”是藏与虚、两与一,动与静的统一。“虛":不以已接受的旧知识妨碍新知识的学习。“壹”:当多个学习对象同时呈现在面前的时候,能够专注于其中之一,当不同的观点同时呈现在面前的时候,能够择善而从,或将他们统一起来。“静”:排除各种杂念和胡思乱想,使精神专注于学习对象。
  (3)行。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不仅指对书本知识的验证,也指人的社会实践,如个人的品德修养,教人、从政治国等。由学、思而得的知识还带有假设的性质,它的最终是否切实可靠,唯有通过行方能得到验证,“知"才能真正算“明"了。
  2、评价:
  荀子的学习过程是以行为目的和归宿的完整步骤序列,并做了系统明确的说明,这是他的贡献。但是把学习止于行,则给中国古代学习思想的人文、社会特点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七、论教师
  1、教师地位: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为提倡尊师的。荀子把师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国家兴亡与是否尊师重教有着重要的关系。
  2、师生关系:片面强调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主张“师云亦云”,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3、对教师的要求:有尊严而令人起敬,德高望重,讲课有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
  4、评价:荀子强调尊师,与其“性恶论”和当时时代的统一趋势有关。荀子的尊师思想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师道尊严”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本文内容由学姐手动整理,供同学们参考!
  以上就是有关【2024中国教育史考研重要考点:荀子的教育思想】的相关介绍,23考研备考已经告一段落,24考研的小伙伴们可以开始了解相关情况,收集考研资讯,制定备考计划了!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都可以登陆考研招生网查阅,超全资讯等你了解!
  另外,学姐还为2024考研的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备考礼包,包括真题资料、心得经验、高分笔记、择校推荐等,免费名额数量有限,点击下方蓝色图片速度领取!
相关阅读

下一篇:2024中国教育史考研重要考点: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主页 >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 > 正文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